每名学生都是小老师
【资料图】
校长交流课改经验
凉水井实验学校一隅
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
3月21日,在翠屏区菜坝镇凉水井实验学校一侧,占地50亩的新校区正在加紧场平。这里将建起全国首创型的6边形教室,让孩子们徜徉在自导式的学习中。
从宜宾市区驱车前往学校,要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10多分钟。就是这所看似不起眼的乡镇学校,每年有上万名师生前来学习观摩,就读的城里学生占比60%。在许多乡镇初中为普高升学率达到30%发愁时,该校升学率已保持在60%—70%,并且三个年级的成绩均在全市名列前茅。
凉水井实验学校是如何蝶变的?这所乡村寄宿制初级中学胜在哪里?其自导式教学有哪些好处?日前,记者走进了凉水井实验学校,探寻其中的秘诀。
A 每名学生都是小老师
“同学们理解这道题了吗?还有不会的地方可以问我。”左手握着书,右手拿着笔,若不是同样身着校服,眼前这位讲题的学生定会被误认为老师。
类似的场景,在凉水井实验学校多间教室都能看到。学生们踊跃举手发言,不少同学还主动走上讲台,一边板书,一边有模有样地讲解答题方法。
在这所学校,所有教室内的课桌都不再是一排排地面对黑板,而是10张课桌围成一圈,让学生们一组组地围坐在一起。
每堂课上,老师往往只讲10—15分钟,剩下的时间用于学生独立思考、小组讨论和解答等。
“看得出来,学生的自主能力很强,能大胆展示自我。”翠屏区象鼻中心学校教务主任左光权在观摩后表示,作为翠屏区8所联盟学校成员单位代表,他正在积极学习凉水井实验学校自导式课改流程,便于今后指导象鼻中心学校推进课改工作。
在相邻的几间教室,广东省惠州市东江博雅学校的23名老师也在分头学习,该校年级级长、数学学科组长康艳波告诉记者,这次走进凉水井实验学校,就是学习其特有的教学模式,取长补短。可取的是,学生表达能力都很强,课堂参与度非常高,大家相互合作,能够迅速实现较大提升,尤其是在乡镇学校能有这么好的教学风貌,值得点赞。
让学生当小老师,这样自导式的教育会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吗?凉水井实验学校校长吴舸的回答是否定的。以前一个班级是1名老师面对50名学生,而现在至少是1名老师+6名小组长,辅导剩下的40多名学生,覆盖的面更宽了。同时,因为各门学科不同,一个小组中,极有可能每个人都是小组长、小老师,成绩不够拔尖的同学也可以是生活、纪律小组长。这样就给了孩子们足够的参与性,让他们学会管理,互相促进。
B 每名教师都是教练型的
采访当天,恰逢2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走进凉水井实验学校观摩学习。不少老师直接坐到了课堂中间,像学生一样认真聆听,专心记录。也有许多老师拿出手机,拍摄记录课堂上精彩的一幕幕。
这样开放的教学观摩,在凉水井实验学校师生们看来,早已习以为常。
在这里,学生们以自己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。其中,自己学习,就是静下来,留出时间自我研究和思考;合作学习就是互相协作,动起来。而老师只是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。
今年58岁的陈益志老师,临近退休,但他依然在运用平板电脑,采用自导式教育引导学生。在他任教的班级,总分150分的数学,孩子们的平均分能保持在120—130分。
“我们这样的教学模式非常利于培养优生,孩子们也更自信。”陈益志以刚刚结束的一堂数学课为例,当他讲完2个解题方式后,1名课代表立即举手说他有更好的方法。陈益志立刻让他走上讲台讲解。果然,新的解题方式既简单又准确,赢得了师生认可。
许多观摩老师感到不可思议的是,晚上8:10—9:20这段自习时间,全校只有2名老师,而他们只负责安全,处理突发事件。所有的班级都能自主地完成学习。
吴舸认为,每个教师都应该从苦干型转变为教练型。要更加注重专业的提升,做好课堂结构流程整体设计。
吴舸说,过去有的老师可能早上6点就会到校守着学生学习,学生放学后才回家休息,但苦干后得到的教学成果却不一定理想。而他们选择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,让学生主动参与,爱上学习。老师可以不坐班,除了上课外,每周用好3—4小时,开展学科组教研,在不同的教学模块中,及时恰当地调整内容,形成独有教学风格。
过去5年,这所乡镇中学只调走了2名老师。
C 课改不是层层转交
课改要怎么改?学生的成绩能显著提升吗?
在与乐山市犍为县多所学校校长交流时,吴舸表示,课改的基础是校长、中干、教师达成共识,而不是层层转交。课改首先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,给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权利。
凉水井实验学校的前身是一所职中。1996年,吴舸到校任教,在他印象中,学校从1998年才成为普通初中。能成功完成课改,得益于历任校长的努力推动。
2008年,吴舸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尝试自导式教育改革,并于2012年在全校全面推行。
“刚开始老师们都不愿意改,最多的时候,我一周听70节课,同时听3个班的课,让老师在一节课中只讲10多分钟,把课堂交给学生,但冲突却很大。”吴舸回忆,他在全校教师评价中曾一度被评为不合格,全校教学成绩跌入谷底。所幸的是,他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坚持下来了,并且蹚出了自导式教育这条崭新的路。
2018年,凉水井实验学校与省教科院专家合作,在10年课改成果基础上进行提升,避免出现闭门造车、改革不深入的情况。
吴舸总结起来,课改就是特别要吃苦,能放手,使用新技术,系统改革全面提升。如果将课改按外化、内化、系统性和生态化4个阶段来算,凉水井实验学校正在从系统性向生态化转变。目前,该校已与甘肃、广东、江苏等地的10多所学校合作,搭建起更大的教研平台。
谈及学生的成绩,吴舸更是自信满满。该校学生成绩不输城里学校,尽管交通较为不便,但前来凉水井实验学校就读的学生却多数来自城里。
D 教学是做良心工程
日常工作中,吴舸会给2个班上历史课,他的妻子也是学校的老师,孩子是本校初二的学生。吴舸介绍,全校有约100名教职工,所有人员都把自家适龄孩子送到了凉水井实验学校就读,这在许多名校中,都不常见。
虽然身处乡镇,但每名学生都会自带平板电脑上课。学校也会免费借平板电脑给困难学生使用,确保人手一台。吴舸表示,这类学习用品已深度融合到课堂中,也是最大可能地缩小了城市和乡村学生教育教学的差距。
“教学是做良心工程,没有更多花哨的东西,回归常态,遵循规律。”吴舸表示,在凉水井实验学校,给了学生充足的自由,也教会学生们清晰地认知。在这个过程中,老师们都非常有自豪感、荣誉感。
目前,该校有20多名老师常年通过线上线下给全国老师分享教学经验。
来源:宜宾日报 记者:邓烨 文/图
标签: